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制造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精密仪器制造相关记录1090条 . 查询时间(4.609 秒)
1995年至1999年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攻读学士学位,2004年至2007年在长春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现任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巴音贺希格和李文昊团队,在大口径光栅衍射波前控制方面取得进展。衍射光栅可以通过周期性结构来分离复色光,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光谱分析和波前调控。它的衍射波前误差会造成高端仪器装备性能劣化。在惯性约束核聚变中,光栅衍射波前误差导致激光合束波前畸变,影响超强脉冲激光质量;天文光谱仪中,光栅衍射波前误差会降低光谱分辨率和探测灵敏度;数控机床位移测量系统中,光栅衍射波前误差...
赵怀军,男,工学博士,教授,省级“双创计划”人才。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消防标准化电气防火分委委员,陕西省应急管理厅高级专家,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委,陕西省照明学会室外照明专委副主任委员,西安市电源学会理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人,工学博士。本、硕、博均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现为西安理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专任教师。承担测控、光信专业以及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5项,企业委托项目5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陕西省...
王骏,江苏省东台人,工学博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进入西安理工大学工作,2023年晋升为教授。2017年荣获教育部“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称号,2018年荣获陕西省组织部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成员,2019年荣获农工党陕西省委员会“新时代优秀青年农工党员”称号,2022年荣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
庞宗强,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2014.07~2016.02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极端条件下的精密仪器和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及其应用研究。
激光制造工艺力学实验研究系统,主要功能与特色:该系统是自主研发的激光先进制造柔性实验平台,可用于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领域的基础研究、工艺研发与行业应用研究。该系统由五轴框架式机器人、关节臂式机器人、高精度运动平台、高功率激光器系统、无氧舱等设备组成。
紫外皮秒激光精密加工系统,主要功能与特色:配置edgewave高精度激光冷加工,可用于各种材料的钻孔、铣切、精密图案化加工等工艺。以“冷加工”为特色,解决陶瓷、硅片、玻璃、蓝宝石、等薄、脆、硬性材料,金属、高分子等热敏感材料和各种粘、皮、韧性材料加工难题。由于其冷切去除、皮秒级时间能量释放的特性,可使得材料无受热变性之虞,可定深去除,不受材料种类限制控制加工深度,且由于生成物多呈离子态被收集,被加...
新冠疫情中,患者感染最多发的部位就是肺部,把肺部交换功能病变看清楚,对于病毒致肺生理损伤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解加庆,男,2018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微结构精密制造,并对计算机模拟仿真有深入理解。近两年主要从事柔性传感/微流体器件与系统开发、精密模压成形理论与装备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面上项目、陕西省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协项目、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等多项纵向项目,并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承担校企合作项目8项。
许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工作面向航空航天和先进制造等领域中超精密测试/测量的共性基础问题,从事“精密测量与测试”相关科学和技术研究。
黄劼 教授,硕导,研究领域: 机器视觉非接触测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在生产自动化中的应用、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集散控制系统。
龙年新春伊始,一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正在抓紧研发,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科研团队围绕磁共振成像持续攻关,获得一系列技术新突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