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临床医学”相关记录11353条 . 查询时间(2.923 秒)

科学家揭秘暴发性心肌炎背后机制及其潜在疗法(图)
暴发性心肌炎 病毒 心脏
2025/5/15
你是否经常熬夜?是否在感冒时也坚持工作或学习?如果仍然不好好休息,继续熬夜加班或剧烈运动,可能会引发心脏的“免疫风暴”——暴发性心肌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这种疾病来势汹汹,死亡率高达50%以上。

为进一步加速提升普外科急诊综合救治能力,2025年3月21日下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顺利举办急诊外科成立十周年总结暨发展规划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对标国内外先进,总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期全面改善和提升急诊外科的诊疗效率,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和科研创新能力。医院领导、外科骨干、护士长、部分职能部门和相关临床科室、急诊外科全体医师等数十人共同参加本次会议。
多学科协作,助力产妇重焕“心”生
心肌病 心脏 产妇
2025/5/9

一个直径仅1.5厘米的颅骨钻孔让张先生(化姓)免遭开颅之苦,引流监测导管在神经内镜的精准引导下探入血肿腔——随着暗红色血液缓缓抽出,急剧升高的颅内压迅速得到缓解。这台急性硬膜下血肿内镜微创引流手术,标志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颅脑创伤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钥匙孔”级创伤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高危患者开辟了生命通道。

2025年4月27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马曦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性论文(Research Article)《乳酸菌生物膜包被的甘露糖基化生物材料双靶向干预动物大肠杆菌感染》(Mannosylated MOF Encapsulated in Lactobacillus Biofilm for Dual-Targeting I...

以患者为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整合胃肠外科、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放射介入科等多学科力量,组建了专业的GERD多学科诊治团队(MDT)。团队间紧密协作,为不同类型与复杂程度不同的反流病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通过一站式诊治流程,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评估、诊断及治疗决策,极大地提高了诊治效率和治疗效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药大王宗强团队与合作者取得抗真菌药物突破性研究成果(图)
真菌 药物 临床
2025/5/12
中国药科大学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宗强教授团队联合山东大学药学院尚卓教授,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全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A Polyene Macrolide Targeting Phospholipids in the Fungal Cell Membrane的研究论文,并在Nature官网专题报道。该研究针对全球耐药真菌感染严峻问题,从微生物基因组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西大程道军团队揭示昆虫核内复制细胞周期与器官大小调控的新机制(图)
昆虫 细胞 器官
2025/5/12
2025年3月19日,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程道军教授课题组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USP8和Hsp70通过协同促进Fzr蛋白的去泛素化及稳定性来调控核内复制》(USP8 and Hsp70 regulate endoreplication by synergistically promoting Fzr deubiquitination and s...
临床试验表明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具安全性
临床试验 干细胞疗法 帕金森病
2025/5/20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北京时间2025年4月16日夜间同期在线发表两篇神经学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开展两项独立的临床试验,展示出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
我国专家研究治疗肝细胞癌取得新进展
肝脏外科 肝细胞癌 协和医院
2025/5/20
记者2025年4月16日从北京协和医院获悉,该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赵海涛、副主任医师杨晓波团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证实,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中晚期患者采取免疫联合治疗后,再实施手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这一发现证明了手术在肝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必要性,为转化治疗的规范实施提供了关键的循证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肝癌》(Liver Cancer)期刊。
脑神经“活地图”革新脑疾病诊疗生态
脑神经 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2025/5/20
“这是新发现的颞枕联络纤维束。”2025年4月15日,河北省故城县医院神经影像研究中心主任姜洪新轻点鼠标,对着显示屏上流光溢彩的“多彩大脑”三维成像图进行标注。这些神经纤维束的成像,应用的正是其团队研发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神经纤维束成像技术。

“医生,我这小手指一碰就钻心地疼,连扣扣子都要女儿帮忙。”72岁的李阿姨(化名)颤抖着伸出左手,小指僵直肿胀,完全无法弯曲。这个看似微小的关节问题,却像一座大山压在李阿姨心头,连最基本的穿衣吃饭都成了折磨。2025年4月9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与修复重建外科周征兵副主任医师专家团队为其实施了小关节置换手术,解决了李阿姨的心头大患。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创始人蔡瑞康教授逝世(图)
空军 特色医学 皮肤科
2025/5/2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国医名师、全军重大宣传典型、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创始人蔡瑞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2日2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宽骨盆更易分娩,但会增加健康风险?(图)
骨盆 分娩 健康风险
2025/5/20
在过往的认知里,孕妇拥有较宽的骨盆是“幸运”的事,这会有利于婴儿的顺利分娩。但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可能会令人大吃一惊——除了使分娩更为容易外,较宽的骨盆也会导致行走速度较慢和一些疾病的产生。2025年4月11日,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
知“帕”不怕,总有办法
遗传性疾病 帕金森病 神经外科
2025/5/20
“帕金森病大多数并不是遗传性疾病,一般不会直接致命。只是到了疾病中晚期,患者应特别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如呛咳误吸肺部感染、跌倒等。”近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办的“世界帕金森病日”科普及义诊公益活动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胡永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法被治愈,但如果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患者基本上能达到平均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