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储能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储能技术相关记录454条 . 查询时间(2.642 秒)
近日,浙江绍兴石油首个“光储充服”一体化新能源场站在上虞舜江西路加能站正式投入运营。该站集光伏发电、储能调峰、超充服务、养车洗车、智慧管理于一体,是绍兴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能源服务站。
国家电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12日消息,新疆电力总装机达2.01亿千瓦,突破2亿千瓦大关。其中,新能源装机达1.12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55.72%。
2025年初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这被视为“强制配储”时代终结的标志,在储能行业引发关注:政策红利“退潮”后,储能企业如何直面市场的真实考验?
“新能源企业‘出海’系列之启航欧美发布会”2025年5月8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新能源企业“出海”系列之启航欧美》报告(下称《报告》)。
截至2025年5月12日,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千瓦集中式并网发电项目——青海油田乌图美仁凯驰100万千瓦光伏电站累计上网电量达2.2亿千瓦时。该电站是青海油田首座实现外部供能的光伏电站,对推动当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4月30日,由新星公司实施的山西古交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首批85.5兆瓦发电单元顺利并网。
近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主题为“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会议期间,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湛伟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储能产业正迎来深刻变革,而技术创新与品质坚守将成为企业破局的核心驱动。
近日,江苏南通石油首座“石化易电”光储充一体站——海安海石光储充一体站正式开业。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到,强化新型储能等技术,特别是长时储能技术创新攻关和前瞻性布局。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与市场的强劲驱动双重作用下,储能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长时储能有望成为未来竞争的主战场。那么,我国长时储能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何种长时储能技术将脱颖而出,占据优势地位?未来我们又将面临哪些挑战,需突破哪些发展瓶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在燃料电池、液流电...
华能霍尔巴30兆瓦光储发电项目和华能茶巴拉50兆瓦光储发电项目日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加上2025年3月29日并网发电的西藏已建最大光储发电项目——华能加娃一期光储电站,西藏近期已有3座光储发电项目建成投运。
“电压稳定、设备运转正常!”近日,在辽河油区钻井现场,一声声信号汇集到长城钻探30678队值班房中,这标志着集团公司首个“光储供”项目试验成功。该项目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光伏绿电+移动供电”替代传统柴油发电,为绿色低碳钻探增添动力。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储能装机规模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增长。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实现超200%的高速发展之后,2024年储能装机又实现了130%的增长。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已经突破7300万千瓦。
近日,以“聚力促振兴、共谋谱新篇”为主题的辽宁省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与沈阳市康平县签署中国能建沈阳绿色燃料基地项目合作协议。
日前,广州石化成功产出储能专用炭材料(储能焦),首批产品完成出厂交付,标志着该公司成为系统内首家全部使用进口原油产出储能焦的企业。
2025年2月21日,沧州炼化生产的首批2000吨储能专用炭材料出厂发往下游客户。该产品的成功生产,在促进企业石油焦产品高端绿色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京津冀地区储能专用炭材料生产“零”的突破,为企业创效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