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相关记录135条 . 查询时间(2.765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与中山大学合作提出高能粒子涡旋特性探测的原创方案(图)
高能粒子 探测 激光
2025/2/19
2025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合作,提出了一种新的高能涡旋态粒子探测方法,通过一种叫做“Superkick”的奇特散射结果来揭示高能粒子波函数的涡旋相位特性。相关研究成果以 “Unambiguous Detection of High-Energy Vortex States via the Superkick Effect...

中国科学院铜铌复合腔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制成功(图)
复合 超导 加速器
2025/1/5
2025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铜铌复合腔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成功通过各项测试,标志着面向高可靠应用的铜铌复合超导腔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一成果有望为基于射频超导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技术方案。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我国首套铜铌复合腔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制成功(图)
复合 超导 加速
2025/1/13
2024年12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铜铌复合腔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成功通过各项测试,标志着我国面向高可靠应用的铜铌复合超导腔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成果的取得将有力提升我国在超导加速器领域的技术水平,为基于射频超导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提供了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技术方案。

中国科学院国际首台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验收(图)
离子 粒子 加速器
2024/12/13
2024年12月7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完成了计划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设计指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中国科学院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核质量揭示质子晕结构的新方法(图)
原子核 结构 离子 加速器
2024/12/22
2024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精确测量了一批奇特原子核的质量,确定了铝、磷、硫和氩元素的质子滴线,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核质量揭示质子晕结构的新方法。相关成果于11月27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2024年11月19日,全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公布了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名的“大型粒子加速器多频段高性能超导腔系统自主创新研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科学家首次完成对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能谱构建(图)
火星 空间 太阳 高能粒子
2024/12/4
2024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中外高能粒子及辐射探测数据,结合火星大气粒子传输模拟,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太阳高能粒子在火星空间的能谱。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并被该杂志...

2024年11月20日,科学家首次构建了火星空间完整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质子能谱,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并被该杂志选为当期封面文章。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欧美日专家齐聚松山湖,把脉中国散裂中子源(图)
中子 加速器
2024/11/14
2024年11月4至6日,近20位来自欧美日研究所和大学的知名专家齐聚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参加2024中国散裂中子源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把脉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开放运行、成果产出和二期工程建设。本次会议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组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完成质子束窗首次更换(图)
中子 质子 加速器
2024/11/4
中国散裂中子源在2024年暑期维护期间,成功完成了质子束窗的首次更换。新研制的质子束窗通过了170kW的束流功率考验,运行状态稳定,标志着这一关键设备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在医用同位素镭-223和锕-225分离制备方面获进展(图)
同位素 分离 离子加速器
2024/9/21
2024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室研究员秦芝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以及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分离样机系统,在医用同位素镭-223和锕-225的同步分离制备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在高能全裸重离子的非辐射电子俘获实验研究中获进展(图)
重离子 辐射电子 加速器
2024/9/16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开展了高能Xe54+离子与Kr和Xe原子碰撞中非辐射电子俘获过程的实验研究,相关成果于2024年9月14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和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上。

中国科学院紫台等联合利用LHAASO给出超重暗物质属性的最强限制(图)
宇宙 观测 粒子
2024/8/13
2024年8月10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合作组对超重暗物质粒子所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信号进行搜寻并给出暗物质粒子性质最严格的限制。该研究成果以“Constraints on Ultraheavy Dark Matter Properties from Dwarf Spheroidal Galaxies with LHAASO Observations”为题于2024年8月7日在《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利用天问一号观测数据揭示火星磁鞘内拾起离子的加速机制(图)
观测数据 火星磁 离子 加速
2024/8/11
2024年7月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人员人员在分析“天问一号”环绕器的火星离子观测数据时,发现拾起离子在磁堆积边界附近能量增加明显,加速快于预期。磁流体动力学(MHD)全球仿真显示,火星内磁鞘形成了两个强对流电场区域,在太阳天顶角40°-70°范围内最为显著。如图一所示,这是行星际磁场堆积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绕流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天问一号”观测,电场强度的峰值位于磁堆积边界的上边缘...

2024年5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增强器BRing首台全储能快脉冲二极铁电源在惠州装置区现场完成安装与联合调试,实现最大电流3900A、最大电流上升速率38000A/s、重复频率3Hz稳定运行,核心指标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