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学”相关记录92830条 . 查询时间(0.751 秒)
国内首套危险气体智能监测仪实现工程应用
中国石油 智能监测仪 可燃气体
2025/4/21
2025年4月10日,由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云连接智能有毒可燃气体区域监测仪,在苏里格气田成功实现工程应用,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监测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预警”转变提供了新的重要技术装备支撑。

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举办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图)
中原油田 供电 无人机
2025/4/21
为提高油田巡检智能化水平,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举办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考核认证”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增强员工在电力设施巡检、隐患治理、防外力破坏等工作中应用无人机的能力。
渤海装备江苏钢管南京分公司党支部“加减乘除精算法”推动智能升级
渤海装备 智能升级 中国石油
2025/4/21
“川二线项目1016规格直缝钢管的单班产量、连续日产量双双突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2025年4月10日,渤海装备江苏钢管公司南京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周瑞介绍,分公司党支部通过实施“加减乘除精算法”党建项目,取得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互促互进的显著成效。

随着气候变暖,高温热浪日益频繁,对城市居民健康和城市环境构成了严峻挑战。当高温热浪发生时,城市和农村的气温都会上升,但二者升温幅度通常存在差异。当城市升温幅度高于农村时,城市热岛效应与热浪的叠加作用将显著加剧热暴露风险,因此深入理解城市热岛效应与热浪的相互作用对于制定高温应对与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学界对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期间是增强还是减弱尚存在争论。

我国最大超深油田油气产量当量累计超2000万吨(图)
中国石油 塔里木油田 勘探开发
2025/4/17
2025年4月10日,在塔里木石油会战36周年之际,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富满油田累计油气产量当量突破2000万吨,成为我国在8000米以深复杂领域高质量勘探开发的“深地标杆”,为端牢能源饭碗注入强劲动力。
解锁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密码”
石油勘探 中国石化 能源安全
2025/4/17
2025年4月10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三大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基础研究”在京正式启动。
长庆油田双轮驱动多项指标稳中向好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 双轮驱动
2025/4/17
2025年一季度,长庆油田坚持“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生产经营多项指标稳中向好,为顺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夯实基础。

海上钻井平台实现稳性计算“秒级响应”(图)
海上钻井 中国石化 中央控制系统
2025/4/17
2025年4月11日,一项技术革新正在上海海洋石油局勘探八号钻井平台中央控制室上演:在电脑屏幕前,海事工程师高桂阳轻点鼠标,设定作业工况参数,耗时不到10秒,就完成了对这座重逾2.3万吨钻井平台的拖航稳性计算。这项由平台工程师自主创新的中央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技术,历时1个月的实战检验,将海上钻井平台稳性计算速率推向了新高度。
“地沟油”变废为宝解钻井难题
地沟油 钻井 中国石化
2025/4/17
进去的是棕褐色的“地沟油”,出来的是清澈透亮的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在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油田化学研究所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变废为宝的绿色创新。
华东油气深煤层领域绿色储层改造项目完成
中国石化 液化天然气 改造
2025/4/17
2025年4月12日,中国石化首个深煤层领域 “全燃气发电+全电驱储层改造”技术应用项目,在华东油气分公司晋中区块晋2井组完工,创新整合了成熟的燃气发电技术,实现全电驱模式储层改造。与传统柴油驱动相比,该技术体系环保效益显著,可显著减少碳排放。
青岛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 中国石油 太阳能
2025/4/17
近年来,山东青岛高新区通过全面系统推广可再生能源供热和回收余热、加速推进“绿电倍增”工程等措施,推动实现了供热过程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量趋零以及二氧化碳的存量减排,为区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绿动力”。
国家能源局发布新规推动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发展
国家能源局 石油天然气 中国石油
2025/4/17
2025年3月10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官网获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这是2014年《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实施10余年后的首次重大修订,标志着我国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南化公司开发智能焊接监控系统
中国石化 焊接 监控系统
2025/4/21
2025年3月初,南化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焊接自动监控系统投用。该系统集数据采集、实时分析、工艺优化、过程控制4种功能于一体,投用一个多月以来,收到良好效果。焊接过程中,施焊数据实现了实时监控分析,焊接设备使用率由47.7%提升至71.95%,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焊接质量。
理性使用 为AI工具“立规矩”
AI工具 中国石化 设备
2025/4/2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工具在石油石化企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生产优化到设备监测,AI正逐渐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助力。然而,AI工具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技术滥用、决策依赖、责任风险等问题。企业要提前为AI工具“立规矩”,确保AI技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