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医学工程”相关记录1897条 . 查询时间(1.856 秒)

19岁癫痫患者植入脑机接口后,“脑控”玩上了“黑悟空”(图)
癫痫 脑机接口 游戏
2025/5/20
一名19岁的癫痫患者在进行脑机接口手术后,不仅能脑控操作“吃豆人”等基础款电脑游戏,还实现了对《王者荣耀》、《黑神话:悟空》等大型复杂游戏的精准脑控操作。

他们想用可穿戴脑机接口,赶走抑郁症“黑狗”(图)
脑机接口 抑郁症 神经系统
2025/5/20
2023年3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双向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和“无创神经刺激治疗费”等价格条目。这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开始真正从实验室走入临床,为临床脑神经精神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变革。

程京:“我可能是院士中唯一一个开餐馆的”(图)
人工智能 院士 中国工程院
2025/5/20
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2025年3月26日上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一场圆桌会议时说,他将人工智能和现代基因组技术结合,解析中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建立10亿量级的原始数据。根据数据,人工智能可以针对特定疾病或个人给出相应的个性化处方或群体化母方。

1月内第3例手术!这项技术有望让瘫痪患者重弹钢琴(图)
瘫痪 运动功能 康复
2025/5/19
一位47岁的小学音乐教师因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瘫痪,经过一年多的传统康复治疗,仍无法恢复手部的精细运动功能。2025年3月20日上午,这位患者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了脑机接口手术,有望重新实现用双手弹奏钢琴的梦想。

我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图)
十三五 生物医学 成像
2025/5/19
2025年3月2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多模态的成像技术支撑,助力全景式解析生命奥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发现预测健康衰老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图)
代谢 细胞,器官
2025/4/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免疫力数字解码”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批准号:92374112)等资助下, 西湖大学医学院郑钜圣研究员、郭天南研究员,联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裕明教授,在中老年人群健康衰老状态以及相关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早期预警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纵向血清蛋白质组揭示健康衰老及相关慢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Longitudinal serum proteome mapping reve...

《奇异博士》走进现实,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图)
脑脊接口 瘫痪 华山医院
2025/5/19
电影《奇异博士》中,有这样一位病人,他因为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失去了对胸部以下身体的控制能力,无法站立或行走。后来,他通过魔法恢复正常,甚至能与朋友打篮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大豆时空组学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遗传发育 器官 数据
2025/3/6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3882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田志喜团队在大豆时空组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构建并发布了第一个国产大豆(中黄13)时空转录图谱。研究成果以“大豆器官发育的大规模整合转录组图谱(A large-scale integrated transcriptomic atlas for soybean organ development)”...


“人体显微镜”5.0T磁共振落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图)
显微镜 磁共振 肿瘤医院
2025/4/27
共振因分辨率高、成像清晰,在肿瘤的诊断中展现重要价值。2025年2月4日,堪称“人体显微镜”的新一代全身超高磁场5.0T磁共振成像仪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式开机,这意味着围绕恶性肿瘤的临床精准诊治、影像智能发展、医学科研创新迈上了新的台阶,将为更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外骨骼助钢琴家突破弹奏“天花板”(图)
天花板 研究成果 康复
2025/4/27
日本索尼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团队设计了一种机械手外骨骼,旨在帮助钢琴家通过接触新的运动技能来突破因身体限制导致的“天花板效应”。c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


记录并破译大脑与手臂相关的电活动 脑控仿生手再现复杂触觉感知
手臂 大脑 感知
2025/4/27
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新研究,为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复杂触觉感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推出一种可安装在椅子或轮椅上的脑控仿生手设备。这种新型脑机接口设备将体外仿生手和大脑刺激技术相结合,可再现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触觉感知。

从“初体验”到“深探索”: 他们用30年见证学科交叉成长史(图)
口腔颌面外科 体验 人工智能
2025/4/23
1992年,29岁的魏世成第一次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开幕式,与著名科学家严济慈、王大珩、汪德昭、朱光亚等同坐在主席台下。
脑机接口临床案例获“出乎意料”成果:瘫痪患者训练2个月,不需脑机接口也可拿起木球
脑机接口 瘫痪 智能
2025/4/23
“脑机接口将开启人类进化的第三次飞跃。”2025年1月8日,在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投资策略发布仪式上,清华大学为先书院院长、医学院教授洪波在作主旨分享时说道。以电影《阿凡达》为引,洪波指出,如果有了脑机接口,人类的“生命3.0”将不是个体生命的进化,而是人类群体智能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