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相关记录10031条 . 查询时间(3.805 秒)

2024年6月8日-6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在兰州大学隆重举办。本次竞赛共有来自西北地区17所高校的45支队伍、222名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派出无懈可击队、星际航行队和理实队三支代表队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三个团队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利用晶体对称性调控交错磁体方面取得进展(图)
晶体 器件 数据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25106、12241404)等资助下,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宋成团队在交错磁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从晶格维度对交错磁体的高效调控。研究成果以《利用晶体对称性操控锑化铬中的交错磁体序参量》(Manipulation of the altermagnetic order in CrSb via crystal symmetry)为题,于2025年2月13日发表于《自然》(...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防沙新材料研发获新进展(图)
材料 生态环境 低温
2025/2/22
风沙问题在全球荒漠地区普遍存在,应用化学材料固定流沙是主要的防沙方法之一,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炎热、干旱的地区。在温度较低的高海拔或高纬度荒漠地区,化学防沙材料应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良好的透氧和亲水防冻性能,以及不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固结强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恒电势分子模拟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分子 电子 界面
2025/2/23
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12、92472109)等资助下,华中科技大学冯光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恒电势分子模拟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考虑电子溢出效应的双电层恒电势模拟(Constant-potential modeling of electrical double layers accounting for electron spillover)”为题,于2025年1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钙钛矿超高清显示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图)
钙钛矿 量子 光学 活性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25024)资助下,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袁明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研究员章炜领衔的科研团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8家国内外机构,在新型钙钛矿超高清显示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以“钙钛矿外延异质结构实现高效高稳定纯红光LED器件为题(Perovskite Heteroepitaxy for High-Efficiency...

中国科学院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获进展(图)
有机 电池 电子
2025/2/18
2025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与张长昆团队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设计并开发了不对称的芘类多电子转移活性分子材料。这一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浓度和稳定的中间半醌自由基。研究显示,应用该材料的电池的能量密度达59.6Wh/Lcatholyte,展现出较好的耐高温热稳定性。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奚啸翔团队发现反常金属态中超导涨落的谱学证据(图)
反常金属态 超导涨落 谱学证据
2025/2/18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镥原子核参数评估取得积极进展(图)
原子核 评估 离子
2025/2/21
2025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光钟研究团队在镥(Lu)原子核参数评估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研究人员利用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理论,精确计算了Lu+离子5d6s 3D1,2,3, 1D2和6s6p 3P1,2, 1P1态磁偶极和电四极超精细常数(A和B),以及基态与这些能态之间跃迁的同位素位移因子。相关研究成果以《Re-evaluation of the nucle...

2025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与张长昆研究员团队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不对称的芘类多电子转移活性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浓度和稳定的中间半醌自由基。应用该材料的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59.6Wh/Lcatholyte,并展现出较好的耐高温热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制备出具有可重构性的高坚固纤维素光子水凝胶(图)
纤维 光子 智能 光学
2025/2/22
2025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制备出一种具有可重构性和机械变色性的高坚固纤维素光子水凝胶。该制备方法为制造坚固的光子水凝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其智能光学响应特性有望扩大仿生光子纤维素材料在医疗、能源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学者在相对论电子激发核巨共振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电子 粒子物理 结构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425510、U2267204、12441506、123B2082、12075104)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栗建兴教授和兰州大学牛一斐教授团队,在相对论电子激发核巨共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针对核物理中长期存在的电子激发核巨共振中的角动量转移机理难题,提出基于电子探针调控原子核巨多极共振的新方案。该成果以“原子核巨共振的角动量分辨非弹性电子散射(Angular Mo...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小松、祝世宁团队实现多用户的量子会议密钥分发(图)
多用户 量子会议 密钥分发 量子通信网络
2025/2/18

中国科学院大晶粒钙钛矿薄膜助力智能眼镜系统构建(图)
钙钛矿薄膜 智能 传感器
2025/2/17
人类获取的信息70%以上来源于视觉,眼睛是生物采集的关键感知器官之一。其中,眼动追踪传感器在无干扰、隐蔽监测人类视觉行为方面展现出潜力。目前,多数眼动追踪设备依赖复杂的传感系统,图像处理过程繁琐且设备体积较大;而基于隐形眼镜的侵入式方案具备一定便携性但测量精度有限,并可能引发异物引入的不适感。因此,探讨高成本效益、操作便捷、高精度追踪眼球信号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核糖体质量控制调控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新机制(图)
糖体 育种 低温
2025/2/17
两系杂交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推动着杂交水稻的发展。超过95%的温敏两系杂交稻组合由含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5的不育系配组而成,凸显了tms5在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方面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