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相关记录2082条 . 查询时间(2.937 秒)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安韶山研究员团队联合卢森堡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土壤科学领域著名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发表题为“Grazing exclusion enhanced the capability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o access photosynthetic carbon in Loess Plat...
农业干扰作为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全球扰动和全球变化的驱动因子之一,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深远影响。农田是粮食的主要来源,世界上巨大的人口压力使人类不得不通过频繁地耕作、施肥和使用农药等集约化做法来增加粮食产量。这些农业做法导致土壤健康显著下降、土壤有机碳和养分流失以及土壤结构变化。然而,对于农业干扰如何影响土壤生物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以及土壤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人们知之甚少。
2025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团队在植物区分共生与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A pair of LysM receptors mediates symbiosis and immunity discrimination in Marchantia”为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发表,建立了植物特异识别共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框...
2025年1月18日,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组织专家对黑龙江辰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辰阳公司秸秆高质化利用技术”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专家组听取了成果单位汇报,查阅了有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2025年1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张伟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5“生态服务整体提升与乡村振兴融合模式”在环江召开年度总结暨实施计划研讨会。课题参与单位代表、骨干成员、台站支撑工作人员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并邀请项目组兄弟课题部分代表参与讨论。
2025年1月9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旱作土壤有机质与产能协同提升技术研发和应用”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重庆北碚召开。会议由项目承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项目合作单位西南大学承办。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韩惠芳教授研究团队在《Soil & Tillag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soil–crop systems by optimising soil properties and crop production via subsoiling”的研究论文。在读博士生邵靖宜、刘玲教授和已毕业...
近期,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生态修复研究团队聚焦长期镉、锌重度污染土壤,系统探究了多种土壤改良剂包括生物炭、凹凸棒土及其复合改良材料以及矿质肥料等对木本植物根际微生物网络结构的调节作用,并揭示了这些调节效应能够正面影响木本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效能。研究结果可为金属矿区等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的效率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路径。 木本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策略,旨在将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对生态系...
土壤有机质(SOM)的分子多样性被认为是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积累的关键因素,而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随着SOC含量的变化,SOM的分子多样性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然而,自然湿地开垦前后SOM的分子多样性与SOC之间的相关关系尚不清楚。
2024年12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环境基因学科组邀请了河南大学的时玉教授,做客东湖讲坛第139期,分享了题为《农田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及其对地上互作的响应》的精彩报告。此次讲坛由杨玉义研究员主持,吸引了众多学科组的老师与学生积极参与。
2024年12月20-22日,第十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实践篇会议在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合作社代表及相关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黑土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沿议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作物质量安全生产团队曹庆军、孔凡丽及5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环渤海是我国主要的滨海缺水盐碱区,受制于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土壤盐碱化频繁反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而区域咸水资源是土壤盐碱化的主要诱因之一,咸水利用对缓解土壤盐碱化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前期课题组在重盐碱区针对高矿化度咸水的利用开展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技术研究,但长期咸水结冰灌溉的植棉模式必然会引起土壤水分消耗量和根区土壤性质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与土壤水盐的耦合过程目前尚不明确。
2024年4月11日,公共实验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仪器管理员王鲁报名参加了由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组织的2024年专项计量比对项目 “土壤有机碳碳同位素组成测定能力”。
2024年12月11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焦菊英研究员团队与德国Maerker教授举行了线上学术研讨会。会上,焦菊英研究员团队成员简金世教授、王佳希博士、严晰芹博士、李建军博士就土壤侵蚀与碳循环、热点区域侵蚀沟发生发展规律、连通性量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分享汇报。Maerker教授对团队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表示认可,并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团队成员非常感谢Maerker教授对...
由于受气候、土壤环境、有限的耕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仍然普遍存在作物长期连作的情况。然而,作物长期连作恶化了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可用养分失衡。大多数研究者关注于连作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但普遍忽视了连作期间土壤生产力下降的内在生物机制,对于连作障碍的生物学机制尚未进行深入探讨。土壤线虫占据土壤食物网中多个营养级,土壤线虫食物网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量化土壤线虫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