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70369条 . 查询时间(5.391 秒)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团队在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图像叠加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图)
詹姆斯 天体物理学 观测 数据
2025/1/16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等单位参与的联合研究团队使用2022年由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王蕾、李国亮和康熙提出的“多次曝光图像反混叠与PSF反卷积叠加(UPDC)”算法对“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的多次曝光图像进行重新叠加,生成并发布了国际上首个JWST多次曝光图像反混叠和PSF反卷积叠加数据...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在3D生物打印跨物种细胞共生用于组织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细胞 组织 胚胎.生态系统
2025/1/15
自然界是一个多物种共存的生态系统,其中,跨物种共生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学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互利共存。例如,绿藻与斑点蝾螈之间的互利过程,早期蝾螈胚胎受益于藻类光合产氧,藻类则有效获取胚胎释放的含氮废物。跨物种共生现象为我们提供灵感,探索在不同细胞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以实现新的功能和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结合共生,通过精准控制尺寸和分布,可以塑造出具有复杂功能性的跨物...
金陵石化为中微子实验提供特种烷基苯
金陵石化 中微子实验 幽灵粒子
2025/1/15
日前,金陵石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三方联合主办的特种烷基苯首发仪式在金陵石化举行,装载由金陵石化攻关生产的160吨特种烷基苯的车队缓缓驶出厂区,通过陆路、水路联运方式发往中国科学院江门中微子实验基地,全年计划供应2万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迄今最小工蕨属植物揭示工蕨类的生活史策略分化(图)
植物 寒武纪 生态系统
2025/1/16
距今4.3亿-3.6亿年前,早期陆地维管植物属种多样性及表型复杂程度急剧增高,这一过程被称为“植物登陆”。植物登陆奠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意义如同海洋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在此期间,早期维管植物相继演化出了一系列关键性状。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早期维管植物生活史策略的探讨甚少。工蕨类是早期维管植物的优势和代表类群,丰富的化石记录使得工蕨类成为探讨早期植物生活史策略的重要材料。
南京大学魏辉教授团队:微环境工程突破纳米酶活性的pH限制(图)
微环境工程 纳米酶活性 pH限制
2025/1/16
天大构筑超分子阿基米德多面体
中国石化 阿基米德 拓扑结构
2025/1/15
2025年1月9日,天津大学理学院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
中国科学院“东方”超级计算系统助力超燃冲压发动机迟滞效应机理研究取得进展(图)
计算系统 机理 模型
2025/1/14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的首选动力,但其中的迟滞效应给发动机的主动控制带来巨大困难。通过数值手段准确复现燃烧迟滞现象并揭示其机理是超声速燃烧研究的挑战性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空天飞行器数值模拟课题组提出了以动态分区火焰面模型(DZFM)为核心的“六位一体”超声速燃烧模型体系。
中国科学院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建成投入运行(图)
超导 等离子体 装置
2025/1/15
2025年1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该平台的关键设施——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组和陈洛南组合作揭示肺腺鳞癌转分化介导EGFR靶向治疗耐药的机制并提出联合靶向RAPGEF3来克服耐药的新策略(图)
季红斌 陈洛南 治疗 进化
2025/1/15
2024年1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研究组联合陈洛南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Integrative study of lung cancer adeno-to-squamous transition in EGFR TKI resistance identifies RA...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文霞等-AAS| 2024:暴雨洪涝席卷全球的一年(图)
张文霞 气候 观测
2025/1/13
继2023年,2024年再次成为了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从2024年初非洲南部和中美洲的持续干旱到年末西班牙的灾难性暴雨和北美东海岸接连发生的致命飓风Helene和Milton,这一年又见证了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新纪录(图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在高性能注入锁定时钟倍频器方面取得进展(图)
电子 高性能 鲁棒
2025/1/14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等应用的发展推动了智算/数据中心交换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迅速增长,对高速有线收发机系统中的时钟倍频器的工作速度、抖动、面积和功耗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环形振荡器的注入锁定时钟倍频器具有低抖动多相时钟产生、紧凑布局、高能效和高鲁棒性等优势,成为有线收发机系统中多相时钟产生的有效解决方案。但注入锁定时钟倍频器面临固有注入相位误差、最优注入脉冲宽度及其随PVT变化的漂移等挑...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在森林根桩与粗根分解的调控机理方面取得进展(图)
生态 森林 机理 生态系统
2025/1/15
森林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分解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全球碳平衡至关重要。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而对根桩和整个根系的研究仍显薄弱。传统的人工林采伐方式通常会保留根桩在林地上,这些根桩的生物量在整棵树的总生物量中占据重要比例,尤其在温带森林中可达到18%左右。与枯枝落叶相比,根桩和粗根的分解速度较慢,养分释放也更为缓慢。相较于那些迅速分解的有机物质,粗根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养分供应。然而...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肠道菌小RNA通过调控唾液酸代谢促进定植的新机制(图)
代谢 免疫 神经
2025/1/14
2025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晁彦杰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An RNase III-processed sRNA coordinates sialic acid metabolism of Salmonella enterica during gut coloniz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肠道沙门氏菌如何通过非编码小RNA在转录...
中国科学院研究原位捕捉真核核糖体动态翻译周期(图)
核糖体 蛋白质 代谢
2025/1/14
核糖体翻译将mRNA中的信息解码并转化为直接执行细胞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构成了新陈代谢的基础,并在维持细胞过程和有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翻译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各种分子的精确协同作用,使得体外纯化的样品单颗粒分析技术难以捕捉到完整的翻译过程。尽管领域内已有较多基于电子断层成像的核糖体结构研究,但由于分辨率不足,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动态多构象特性暂未得到充分揭示。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可用于癌症驱动基因识别的图机器学习模型(图)
基因 识别 模型
2025/1/14
当前,全球癌症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癌症驱动基因识别在探讨癌症的发生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为个性化精准治疗提供策略。而现有方法在泛化性和可解释性方面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