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高分子光化学”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3.507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利用大连光源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图)
分子 反应动力学 分子光化学
2024/2/22
2024年2月16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实验团队联合傅碧娜研究员、张东辉院士理论团队,在分子光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大连光源发现了二氧化硫分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揭示无铅双钙钛矿的白光发射机理(图)
钙钛矿 发射机理 光谱 分子光化学
2024/1/10
2024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袁开军和副研究员隋来志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高压超快光谱,揭示了Cs2NaInCl6:Sb3+晶体经过高压作用后产生白光发射的机理。

硅藻作为海洋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硅藻通过特有的岩藻黄质-叶绿素a/c型捕光天线(FCP),可在深水下有效利用蓝绿光,极大地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结构生物学团队此前已成功破解羽纹纲硅藻-三角褐指藻的主要二聚体FCP捕光天线、中心纲硅藻-纤细角毛藻的光系统II与四聚体FCP捕光天线(PSII-FCPII)超分子复合物和超大光系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揭示提高锡基钙钛矿载流子迁移率的有效机制(图)
分子光化学 钙钛矿材料 光电器件
2024/1/12
2023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和隋来志副研究员团队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施加压缩应变能够使钙钛矿材料Cs2SnBr6载流子迁移率提高一个数量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揭示MXene电子—声子表面散射效应(图)
电子 分子光化学 金属碳化
2024/1/12
2023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团队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谱,实现了对复合结构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动力学探测,结果表明其尺寸效应在电子—声子散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稀土配位超分子主客体化学研究取得进展(图)
超分子 电荷 笼状化合物
2024/8/21
大环和笼状配位超分子组装体系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23年10月19日,大部分的金属有机大环和笼状化合物是带电荷的,并且电荷在其分子识别、仿生催化等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配体或者金属中心的电荷改变通常会对配位结构产生破坏,因此设计合成能够进行电荷调变、特别是具有阴阳翻转能力的配位超分子主体结构设计极具挑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揭示HNCO光解多重解离通道的新机制(图)
分子光化学 动力学
2023/10/29
2023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和反应动力学理论与计算研究组(1113组)傅碧娜研究员合作,发现HNCO分子光解产生CO有三种不同的解离通道,阐明了分子激发态势能面的拓扑结构影响解离通道的新机制。
2023年8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和反应动力学理论与计算研究组傅碧娜研究员、张东辉院士团队合作,发现二氧化硫分子极紫外光解离产生硫原子和氧气,为地球早期大气中氧气的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在大环分子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大环分子 骨架结构 多孔材料
2023/7/1
HOFs(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s)是一类由分子间氢键组装形成的有序多孔材料。设计结构新颖的分子砌块单元可以构筑新型拓扑结构的氢键网络,是开发HOFs新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绝大多数HOFs采用线形或支链形的小分子作为砌块单元,与之相比,利用大环分子作为砌块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预组织、形状固定的刚性大环骨架结构,有助于提升组装效率;2)大环的固有空腔...

中国科大在钙钛矿光伏深能级缺陷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钙钛矿光伏 金属卤化物 高分子
2022/11/14
2022年1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教授团队与武晓君教授团队、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陈琪研究员、蔺洪振研究员团队合作,通过实验测试和理论计算的相互映证,揭示钙钛矿/高分子界面多种模式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与深能级缺陷钝化的对应关系,为大幅提高器件效率以及进一步开发广谱类钝化策略提供重要参考。相关成果以“Correlatingthe perovskite/polymer multi-mode r...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揭示光照促进桃果皮着色的形成机制(图)
光照 桃果皮着色 分子育种
2022/10/27
光照是桃果实着色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相关机制不清。2022年3月4日,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发现了光响应基因HYH基因在桃果皮着色中的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以“PpHYH is responsible for light-induced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n fruit peel of Prunus persica”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Tree Physiolog...

光调控蛋白有助于高时空分辨精度的探索动态生物功能。光遗传学基于光敏蛋白实现光调控在过去十几年极大推动了神经科学及相关生命科学的发展。在众多光遗传学方法中,光加笼蛋白策略独具特色,可以通过光释放蛋白活性残基实现位点特异性的蛋白光调控。目前,光加笼蛋白需要通过遗传编码的非天然氨基酸引入技术构建(图1a)。然而,遗传编码的光敏蛋白引入方式无法实现内源蛋白的调控,因此无法研究原生环境内源蛋白功能,也难以进...


最近,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创新发展了基于次序激活的双重锁定化学发光染料设计新策略,将识别过程和光子释放过程次序触发,成功实现了检测物的特异性识别与光控的次序性响应,相关成果以“A Sequential Dual-Lock Strategy for Photoactivatable Chemiluminescent Probes Enabli...

多色发光材料在柔性显示器、固态照明和有机激光器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由于采用多组分多色发光材料受制于相分离和不同颜色老化的问题,发展多发射的单一分子发光体是构筑多色发光固体器件的最优选择。但是根据Kasha规则,在固态或凝聚态中,分子的高级激发态将通过振动驰豫和碰撞迅速失活到达最低激发态,并在最低激发态辐射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