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环境学”相关记录296条 . 查询时间(2.629 秒)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葛源研究组揭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丧失削弱土壤缓冲气候变化的能力(图)
土壤微生物 气候 大气
2024/12/1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葛源研究组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丧失限制了土壤缓冲气候变化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于Global Change Biology。土壤碳储量巨大,约是大气碳库的3倍,通过与大气碳交互深刻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传统气候模型预测,全球变暖会加速土壤碳分解,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趋势。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碳分解和呼吸作用的主要执行者,可能通过对变暖的适应性响应,缓解...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通过树轮14C建立识别城市碳达峰的新方法(图)
识别 城市 吸收 大气
2024/12/2
我国宣布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与基础,直接影响着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而设计怎样的路线图。因此,识别是否达峰与何时达峰就非常重要。通常,我们通过“自下而上”的统计方法来获得碳排放量,进而判断是否达峰;但统计方法有不确定性,在城市尺度可达50–250%(Ciais et al., 2010; Gately and Hutyra, 2017; Gurne...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秦岭北麓大气CH4综合立体观测和区域输送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观测 大气 气体
2024/12/2
大气甲烷(CH4)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在100年内的全球增温潜势是CO2的28倍。在关键区域缺失CH4观测给反演全球和区域CH4排放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全球CH4变化的理解。秦岭是我国南北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国最绿区域”,在这个重要固碳增汇区进行大气CH4综合立体观测并探究其来源,有助于了解区域CH4动态变化,评估区域碳排放。
海岸边界层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热量、动量和物质交换的关键区域,由于海岸地理特征和气象条件的复杂性,准确估算海岸边界层高度仍然是一个挑战。大气物理研究所辛金元课题组与浙江省环境监测总站在我国东海沿岸开展边界层结构观测,发现ERA5再分析数据的边界层高度产品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达36%-65%。
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湖水外溢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图)
环境 气候 过程
2024/8/9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群,是区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区域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气候暖湿化和冰冻圈快速消融背景下,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总体出现快速扩张,对区域地貌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青藏高原内陆区湖泊的持续扩张还导致了水系重组,如封闭湖泊出现水体外溢、相邻湖泊出现合并等等,这一过程进一步影响了区域地貌和水循环变化。
2024年7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简称“大气所”)苏杭研究员课题组发表题为《Smoke-charged vortex doubles hemispheric aerosol in the middle stratosphere and buffers ozone depletion》的论文,通过先进的数值模拟和卫星观测揭示了野火影响平流层臭氧损耗的新机制。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朱雷课题组发表关于前体物对于细颗粒物和臭氧健康效应影响的研究成果(图)
朱雷 细颗粒物 臭氧 健康效应
2024/10/24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在大气钚的沉降、保存及再迁移行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大气 行为 沉积 环境
2024/6/25
人工放射性钚同位素(239Pu,240Pu)主要通过大当量大气核武器试验释放,除其本身较高的辐射毒性,目前239,240Pu已作为最有潜力的示踪剂开始应用于土壤侵蚀定量化研究,或用作沉积物定年新型绝对年代标尺等,因此2024年来239,240Pu在环境科学领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针对不同地区239,240Pu的来源,239,240Pu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保存特性,以及大气核武器试验停止后239...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朱雷课题组发表文章揭示气溶胶组分对卫星二氧化氮反演的复杂影响(图)
朱雷 气溶胶 卫星 二氧化氮
2024/10/2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在稻田甲烷产生机制及减排丰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过程机理 能源 大气
2024/6/21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表明,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高达30%。如果在未来30年内减少50%的甲烷排放,将有助于在2050年前让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2℃。稻田是大气重要的甲烷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甲烷总排放量的10%。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随着化石能源逐步被清洁能源替代,稻田甲烷排放占全球人为甲烷的比重也将随之增大,其减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我国是水稻生产大...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方雪坤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阐明中国东部CCl4最新排放状况及潜在排放源(图)
方雪坤 Nature Communications CCl4 排放源 四氯化碳
20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