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工学相关记录15150条 . 查询时间(2.03 秒)
研究中心旨在立足江苏,以人工智能(算)赋能为基础,形成光信息传输与融合(通)—光学遥感(感)—大气光电探测(探)的“通感探算”体系,建设成为气象与光电融合发展的创新高地。依托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获批全国首个“气象技术与工程”本科气象工科专业。学校目前建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源于1960年建校时设立的气象系物理教研组,历经基础课部、基础科学系、电子信息与应用物理系、物理学系、数理学院等发展历程,2011年11月成立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至今。学院现设有应用物理系、光电工程系、公共物理教学部以及光电研究院、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共享)、大气光电探测与信息融合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光子学与光电探测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科普教育基地依托本校大气科学、信息科学等特色学科群和“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等优质资源建立,分别于2015年和2020年两次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基地拥有 “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气象探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科研平台、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教...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工院)是集团公司直属研究院,安工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方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锚定打造能源化工领域世界领先HSE研究机构的目标,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大力传承石油精神和石化传统,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坚定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2006年学校院系调整,组建成立信息与控制学院,2018年9月更名为自动化学院。学院现设有五个本科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办学的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雷丁学院-中外合作...
数字媒体学院(计算机学院)成立于2014年,是一所“学科交叉、技艺结合”跨学科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践行“艺术+技术、文化+科技”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实“教学在现场、项目在课堂”“作业、作品、产品”的教学思路;打通“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的三方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构建“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服务有特效”的育人发展...
设计学院是内蒙古艺术学院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87年的内蒙古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5年开始招收艺术专业学位(艺术设计领域)硕士研究生。历经36年的发展,设计学院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创建于1956年,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研发领域以石油炼制技术开发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研发,并有重点地向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领域延伸,涵盖炼油、石油产品、化工、材料、新能源、环保、智能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于2016年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于湖北美术学院,为地域性学术实体研究机构。旨在为研究中心将为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
实验室立足国内外特(超)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发展前沿,面向全国,以电力工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输变电技术进步与装备研发为牵引,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面向国内外的开放,依托山东大学、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开展特(超)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相关领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
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山东大学建设和运行,分别于2010年4月和2012年6月通过建设论证和正式验收。实验室定位于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和科技前沿,应对特高压交直流大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挑战,在大电网安全防御与智能化恢复决策、广域保护与智能化故障信息系统、现代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电能变换与可再生能源并网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服务于能源革命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
高效能永磁电机及控制系统研究团队致力于永磁电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设有山东省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永磁电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机、交流永磁伺服电机、高效节能电机、高性能永磁直线电机、电动汽车电机设计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是国内知名的永磁电机研究团队。
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以陈维江院士、李清泉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张黎副教授、王冠副教授、刘洪顺副教授、何东欣副教授和任富强博士后为骨干力量。主动响应国家特高压技术重大发展需求,紧密围绕特高压输变电技术面临的电力设备故障诊断和绝缘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研究;面向换流变压器及直流套管、海上风机、交流变压器、输电线路、高压直流电缆等关键特高压电力装备开展劣化机理、结构优化和故障监测的...
山东大学“新能源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研究团队,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特许工程师(CEng)、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CSEEFellow)、IET会士(IETFellow)马钊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旨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建设以“新能源交直流灵活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研究团队。团队现有教师9人:马钊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李可军教授(IEEESeni...
新形态电网保护与控制研究团队共有7人组成,高厚磊教授(博导)为团队负责人,陈青教授(博导)、邹贵彬教授(博导)、丛伟副教授(博导)、高湛军副教授(硕导)、魏秀燕实验师、吕静实验师为团队成员。团队主要成员在电网保护与控制领域具有15-30年的科研和教学经历,研究基础厚实,研究经验丰富,具有较好的平台支撑,取得了一批理论与技术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