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栽培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栽培学相关记录3059条 . 查询时间(6.797 秒)
“雨水”将至,西南地区油菜已进入开花期,长江中游地区油菜已进入蕾薹期,长江下游地区油菜处于苗期,正是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去冬以来,油菜主产区温光好、降水少,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油菜生长。根据目前在田油菜长势和气象条件,各地要突出防范“倒春寒”和菌核病等风险,着力落实“清理三沟,分类追肥,防旱防冻,病虫防治,一促四防”等关键技术,全力夯实夏收油菜丰收基础。
“雨水”将至,全国气温逐渐回升,主产区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当前,主产区墒情总体适宜,小麦苗情长势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小麦出现旺长,稻茬小麦苗情偏弱,局地旱象露头。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春季气温起伏波动较大,冬春连旱、“倒春寒”发生风险高。同时,病虫草害基数高,防控压力较大。针对当前小麦苗情长势和气象特点,各地要突出控旺长促弱苗、抗春旱防冻害,能早即...
“大寒”已至,冬小麦全面进入越冬期。近期,全国气温持续偏高,部分地区小麦旺长趋势进一步加剧。气象部门统计,2024年11—12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主产区小麦越冬期普遍推迟5—7天。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仍将持续,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高10℃以上,加之主产区近期无有效降水降雪,部分麦区土壤墒情不足、旱情已有所抬头,旱寒叠加风险持续加大。针对当前...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生产面积世界第一,总产量世界第二。四川省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玉米生产区,常年播种面积180万公顷,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30%以上,产量超1000万吨。近年来,四川省玉米化肥施用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氮肥投入约24.4万吨,磷肥投入2.8万余吨,钾肥投入100吨。氮磷钾肥施用比例约为1∶0.12∶0.0004,与农业农村部要求的1∶0.37∶0.25 存在严重偏差。偏施氮肥...
据浦北县江城街道六桥村马铃薯苗情监测点2025年1月4日田间调查,荷兰15号出苗率89.3%,同比少10.7个百分点,株高18.76厘米,同比少25.54厘米;希森6号出苗率73.2%,同比少21.4个百分点,株高26.5厘米,同比少10.3厘米;沃土5号出苗率94.6%,同比多1.7个百分点,株高23.73厘米,同比少10.37厘米。三个品种已进入结薯期。从上述分析可见,三个品种除沃土5号出苗率...
按照精品开放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加大支持力度,集中优势资源,狠抓课程建设质量。《设施园艺学Ⅰ》、《设施园艺学(一)》和《设施园艺学》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精品课;《果树栽培学基础》等1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课和精品课。《果树栽培技术》等多媒体课件获国家级课件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同时各专业积极响应学校本科规划教材建设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和...
广东、广西和福建大部、江西南部、海南全部、云南东南部和贵州南部的低海拔地区属于冬作薯区,常在晚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种植早中熟鲜食菜用马铃薯,目前正值播种和田间管理关键期,为进一步提高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运为重点,制定2024—2025年度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冬小麦主产区大部处于分蘖期,正是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阶段。近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了《2024年全国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下设5个研究室、1个机耕服务室。目前全所共有科技人员28人:研究生学历14人,本科学历8人;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3人;享受国务院冿贴1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1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人才4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二层次人才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
小雪节气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寒冷的冬季正式开始,保温工作成为大棚生产管理的关键。为了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需要对大棚做一些特定的管理,防止冬季发生作物低温冻害情况。
返魂草在医学方面价值非常高,是一味药用价值极高的珍贵药材,随着原生态中药材稀缺的趋势,返魂草的种植前景非常广。返魂草主治肺内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返回草多生长于山坡或草地。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适宜在土壤湿润,质地疏松,肥沃,排水 良好的壤土上生长。
花生是食用广泛的油料作物,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都是四川省“川字号”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显著。四川省花生种植面积约435万亩,秋马铃薯种植面积约560万亩,因地制宜开展花生与秋马铃薯轮作,可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对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菜篮子”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是喜硅作物,而我国南方红壤区水稻土普遍缺硅,从而导致水稻易倒伏、易遭受病虫害和增产困难等问题。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将光合作用藻类——硅藻施用到水稻田中可借助硅藻的生物作用以及硅藻壳体的“供硅肥”等作用提高作物产量、抑制土壤退化;借助硅藻所含有机物质,可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效率。因此,建立了“硅藻-水稻共培育体系”新型农业模式,并在江西上高地区开展了两年共计600亩的示范工程。发现其...
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联合发布《秋冬季设施蔬菜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分别对设施番茄、设施黄瓜、设施草莓提出科学施肥建议。
小麦秋冬种技术要点     小麦  秋冬种植  技术要点       2025/1/14
当前,各地陆续开始整地播种,小麦秋冬种即将全面展开。气象部门预测,拉尼娜可能10月形成,天气不确定性增加,对培育小麦冬前壮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带来不利影响。近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24年全国小麦秋冬种技术意见》,建议各地要以提高小麦整地播种质量为主线,以配套使用高性能播种机为重点,推进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加强冬前管理,强化防灾减灾,确保小麦安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