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动物遗传学 系统”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1.437 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基因组多样性评估与遗传拯救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图)
生态系统 基因组 多样性 遗传 论证会 濒危动物
2024/5/9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遗传学研究组研究员魏辅文团队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全面收集和整理了已发表的中国陆生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基于3种遗传标记(线粒体Cytb基因、线粒体D-loop控制区及核微卫星)的遗传多样性数据,并对基于上述3种遗传标记的陆生脊椎动物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分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组发现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灵长类中不会导致明显的脱靶效应(图)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宿兵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 灵长类 脱靶效应
2019/12/19
猕猴(Macaca mulatta)作为与人类进化关系最近的可进行遗传操作的非人灵长类,在大脑发育以及脑结构上都与人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在猕猴疾病模型上探索Cas9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对未来的临床应用至关重要。为了系统评估CRISPR-Cas9在灵长类基因编辑中的脱靶效应,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课题组、郑萍课题组、昆明动物所灵长类中心以及中科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徐书华课题组合作,利用CRI...
近日,国际开放获取期刊《Scientific Reports》(IF=4.011)刊发了以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胡雪松博士为第一作者,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石连玉研究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童金苟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科技论文:《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Megalobrama terminalisin the Heilong River a...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勇课题组通过整合进化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数据开发了人类新基因数据库(GenTree, http://gentree.ioz.ac.cn)。GenTree可辅助用户分析基因何时起源、如何起源以及可能的功能(图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宇研究组报道了多种基于雌激素受体元件(ERT2)分别和CRISPR/Cas9以及TALE/TALEN系统嫁接的药物诱导装置,实现了针对特定基因的可控的转录激活和基因编辑,并进一步建立了可同时实现药物诱导的基因组编辑和转录激活的系统(HIT2)。本次发表的工作中,王宇研究组经过一系列的优化和改造,最终获得一套兼顾较高的基因编辑活性和较低的背景活性的药物诱导系统(HIT-Cas9...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
鹅喉羚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系统发育地位
2016/7/18
鹅喉羚是生活于亚欧大陆荒漠、半荒漠地区重要的有蹄类动物。2010年春季,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雪灾,我们采集了野外救灾发现的130头死亡鹅喉羚肌肉样本,采用PCR和测序技术,研究了鹅喉羚线粒体 DNA 的 Cyt b 基因 1143 bp 核酸序列,发现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生存的鹅喉羚单倍型多样性较高(Hd=0.855),核苷酸多样性较低(π=0.00224)。...
基于Cytb 基因多态性对藏獒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进化的研究
藏獒 Cytb基因 遗传结构 系统进化
2014/9/26
本试验通过对甘肃藏獒和西藏藏獒共70个个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为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70条藏獒序列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8个多态位点,仅占分析总位点数的0.7%。甘肃藏獒与西藏藏獒的单倍型多样度(Hd)、核苷酸多样度(Pi)、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595、0.002 37、2.703...
西藏牦牛线粒体DNA 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西藏牦牛 mtDNA D-loop 区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2016/7/19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日多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错那牦牛、隆子牦牛、仲巴牦牛、聂荣牦牛、申札牦牛等8 个西藏牦牛类群共328 头牦牛mtDNAD-loop区序列,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本次测定的西藏牦牛mtDNA D-loop 区序列长度为887 - 895 bp,共检测到135 个变异位点,其中单态突变位点52 个,简约信息位点...
疣猴亚科(Colobinae)系统发育研究概述
疣猴亚科 系统发育 亚洲疣猴 非洲疣猴
2013/8/8
灵长类疣猴亚科(Colobinae)是典型的经历快速辐射和近期物种形成事件的进化类群, 占据了热带非洲和亚洲南部及东部的森林和林地的生态位. 认识和了解疣猴亚科这一特殊进化类群的真正的进化历史, 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针对疣猴亚科的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 包括来自于化石记录、细胞学、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做简要概述, 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这对今后疣猴亚科系统发育方面的进一步研...
利用线粒体基因COI和16S rRNA构建了中国特有腹足类——螺蛳属(Margarya)的系统发育关系. 系统发育结果揭示, 螺蛳属并非是一个单系, 其主要被分为3大支, 即阳宗海支、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支、滇池-洱海支. 另外, 滇池-洱海支中螺蛳属种类与圆田螺属种类交错聚在一起. 这一结果暗示, 亚洲田螺科的种类需要进一步详细的整理, 螺蛳属现存种类的分类地位也需要重新确定.
家兔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关系的微卫星分析
家兔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生关系
2009/9/22
为了揭示我国家兔资源的遗传现状, 本文从30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10个位点, 对22个家兔品种(系)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2个家兔品种(系)在10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4.6;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4997–0.7009之间, 多为高度多态, 说明家兔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DS)较近, 在0.0087–1.2712之间, 其中以美系獭兔和德...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线蛱蝶亚科的系统发育
线蛱蝶亚科 Cyt b 系统发育
2009/6/23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以波蛱蝶为外群,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了中国线蛱蝶亚科10属25种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各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表明,所有线蛱蝶亚科聚为两大枝:第一枝包括环蛱蝶属、菲蛱蝶属、蟠蛱蝶属和缕蛱蝶属,其中缕蛱蝶属与环蛱蝶族亲缘关系较近;第二枝包括丽蛱蝶属、穆蛱蝶属、线蛱蝶属、带蛱蝶属、律蛱蝶属和翠蛱蝶属,其中线蛱蝶属为非单系群,翠蛱蝶属和...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发现哺乳动物的新似性染色体系统
哺乳动物 染色体系统
2008/7/14
最近,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德马普进化基因组学青年科学家小组博士生周琦等人在其导师王文研究员的指导下,在我国特有的一类保护动物黑麂体内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新似性染色体的存在。该新似Y染色体虽然不含有性别决定基因,但在减数分裂中十分类似于原有的Y染色体,只在雄性中存在,而且由于大尺度倒位的存在不能与其同源染色体重组。该新似染色体在还十分年轻,仅仅起源于大约50万年前,为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性染色体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