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Co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17 秒)
Co-93.0%Sb(质量分数)合金进行了Bridgman定向凝固和激光快速凝固实验,利用XRD, SEM和EDS分析了合金凝固组织中的相组成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 在Bridgman定向凝固速率为2和5μm/s时, 合金凝固组织只有CoSb3和Sb 2相;而当凝固速率为20, 50, 100和500 μm/s时, 组织由初生相CoSb2, 包晶相CoSb3和Sb相组成,凝固组织中CoSb3体积...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冰醋酸为螯合剂,利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掺杂金属Co复合改性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 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解吸BET技术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TiO2相变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Co掺杂量和热处理温度. 结果表明,Co2+掺杂对锐钛矿型TiO2有稳定作用,阻碍TiO2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
对比了熔体快淬合金和常规熔铸合金Zr0.9Ti0.1(Ni,Co,Mn,V)2.1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XRD分析表明: 熔体快淬合金在退火前后的晶体结构与铸态合金一样,都为面心立方结构,由Laves C15主相组成;随快淬速度的增加,快淬合金中的非晶成份增多. 电化学测试表明:快淬合金有较好的活化性能,经6~8次循环即可完全活化,但其最大放电容量较低,小于270 mA×h/g;而退火后的快淬合...
研究了含Co的Finemet型(Fe0.5Co0.5)73.5Nb3Sil3.5B9Cul和(Fe0 5Co0.5)73.5Nb2VlSi13.5B9Cu1合金在不同温度纳米晶化后的磁性.结果表明,用V部分替代Nb对淬态(Fe0.5Co0.5)73.5Nb2V1Si13 5B9Cu1非晶合金的居里温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形成(Fe0 5Co0.5)73.5Nb2V1Si13 5B9Cu1纳米晶合金...
制备了La(Ni,Co,Mn,Ti)5,Ce(Ni,Co,Mn,Ti)5,Pr(Ni,Co,Mn,Ti)5和Nd(Ni,Co,Mn,Ti)5四种单一稀土贮氢电极合金,分别测定了它们的单胞体积、氢化物生成焓和几个主要的电化学性能指标(包括活化循环次数、最大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率和容量衰退速率),以分析不同稀土元素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种合金中,单胞体积对合金的热力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起...
对用混合合金法制备的Nd7.69Dy6.62Fe64.33Co14.83B6.53/Ga烧结磁体的磁性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5%(质量分数)的Ga后,磁体的iHc由1232 kA/m升高到1819 kA/m,在200℃放置0.5 h后的磁通不可逆损失由33.3%下降到5%以下.当Ga的添加量达到1.0%左右时,Ga的作用达到最大值.微观结构分析表明,不添加Ga磁体的晶粒边界、尤其...
为了优化合金成分以提高纳米复相Nd-Fe-Co-Zr-B系永磁合金磁性能,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了Nd、 Co、Zr和B的4因素6水平U18(64)试验方案,建立了合金成分与磁性能之间的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 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Nd-Fe-B合金的成分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了单个元素对Nd-Fe-B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多元素间的交互作用与合金磁性...
利用TEM、XRD、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位置敏感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PoSAP)等方法研究了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的块体纳米晶Co-Ni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沉积层中Co含量随电解液中Co2+离子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沉积层合金点阵参数随Co含量的增加按Vegard定律增加,同时晶粒尺寸减小;当晶粒尺寸减小到十几纳米时,出现附加的晶格膨胀效应;脉冲沉积与直流沉积相比,晶粒明显细化;PoSAP操...
文章摘要: 用真空电弧熔炼了Ce2Co17-xSix化合物, 研究了化合物的结构与内禀磁性. 研究了Si原子在Co次晶格四种晶位的择优占位与Co次晶格磁晶各向异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18h晶位对Co次晶格磁晶各向异性的负贡献起重要作用.
文章摘要: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 采用总体能量--超软赝势平面波技术,分析了LaNi5和20%Ni分别被Co和Fe代换后的晶体结构、总体能量、电子态密度以及Mulliken布居电荷. 由理论计算得到的晶体结构参数与实验值符合得比较好.取代后合金的晶体结构变化趋势与取代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趋势一致.Co和Fe代换可改变合金的电子结构, 降低合金的稳定性.Co-d或...
文章摘要: 制备了高温稀土永磁材料SmCobalFe0.26Cu0.05Zr0.026) 7.0,研究了磁性能与工艺条件的关系. 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可使材料的Br和(BH)max增大,但是使H ci降低; 适当提高真空预烧温度,可使材料在较低烧结温度下致密化, 具有较高的H ci和(BH)max和温度稳定性. 真空预烧温度过高使性能的急剧降低, 其主要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