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外科学 院士”相关记录57条 . 查询时间(0.328 秒)

副校长吉训明院士会见芝加哥大学助理副校长Katie Hrinyak一行(图)
首都医科大学 座谈会 芝加哥大学
2024/7/12
2024年5月8日下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训明院士会见芝加哥大学助理副校长Katie Hrinyak一行,洽谈两校合作事宜。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外科学教授Michael Millis、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主任戈泽宁、项目主管李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主任栗光明、普外中心主治医师李文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马路参加了座谈交流。

黄家驷:是良医也是良师,是院士亦是战士(图)
黄家驷 上海医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2024/4/9
黄家驷(1906.7.14—1984.5.14),江西玉山县人,胸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5年到上海医学院任教。1941年赴美留学,获美国外科专家和外科学硕士两项证书。1945年回国,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兼中山医院、上海胸科医院院长。1958年调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科...

我国创烧伤专业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逝世(图)
烧伤专业 中国工程院 盛志勇教授
2024/1/29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我国创烧伤专业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解放军第304医院副院长盛志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陈孝平院士获2023年度国际肝胆胰协会杰出贡献奖及金质奖章(图)
陈孝平院士 国际肝胆胰协会 杰出贡献奖
2023/10/19
总台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2023年9月28日,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官方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荣获2023年度国际肝胆胰协会杰出贡献奖及金质奖章,他也是2023年度全球唯一获此殊荣者。

全球唯一!陈孝平院士获2023年度国际肝胆胰协会杰出贡献奖(图)
陈孝平院士 肝胆胰协会 杰出贡献奖
2023/10/19
2023年9月28日,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荣获2023年度国际肝胆胰协会杰出贡献奖及金质奖章,他也是2023年度全球唯一获此殊荣者。

学科融合促发展,医工交叉结硕果——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李敬东教授团队与厦门大学刘刚教授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图)
肝胆外科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纳米材料
2023/7/28
近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多功能肝癌诊疗一体化纳米材料团队(李敬东教授团队)与厦门大学刘刚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杂志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A clinical trial of super-stable homogeneous lipiodol-nanoICG formulation-guided precise fluorescent ...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赵继宗院士团队《Stroke》阐述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语言相关纤维束的损伤及重塑特征(图)
赵继宗院士团队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颞叶病变 动静脉畸形
2022/9/9
脑动静脉畸形总体上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其临床表现特征为病变可能累及功语言能区,但病人很少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这为语言功能的损伤重塑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模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赵继宗院士团队使用纤维束成像的自动化纤维束分割技术(AFQ),研究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语言相关纤维束损伤及重塑特征。该研究于2022年5月以题为“Impairment and...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主任周良辅主编的《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三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

2021年新院士张旭:微创腹腔镜手术亚洲第一人(图)
微创腹腔镜手术 亚洲第一人 院士张旭 泌尿系统肿瘤
2022/5/31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工程院网站11月18日消息,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解放军总医院张旭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9月28日,2021年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终审会议在北京召开,我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院士荣获2021年度吴阶平医学奖,是我院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专家。

张运院士:防心衰要关注患者预后和发病机制,让患者有更多获得感(图)
张运院士 心力衰竭专业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 心肌病
2022/5/31
“预防心衰的发生,道阻且长。因此,大家在加强心力衰竭器械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开展新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关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不断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是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

2021年7月9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结构团队成功完成3例该团队发明的世界首个可穿刺封堵器ReAces植入,手术由中山医院周达新主任医师、潘文志副主任医师及张晓春、李伟等医生完成。本次完成的3例手术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一例主动脉侧无边,极具挑战性。术后患者心超显示,封堵器成形、贴合良好,封堵器内及边缘无残余分流。今天(7月12日),3名患者均已顺利出院。

深耕“生命禁区”36载 张力伟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图)
生命禁区 张力伟教授 欧洲科学院院士 北京天坛医院
2022/9/7
近日,欧洲科学院(又称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Europaea)正式发布2021年度生命科学部院士增选结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力伟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神经外科领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哀悼!吴孟超院士逝世(图)
吴孟超 院士 逝世 肝胆外科之父
2021/5/24
2021年5月22日,当大家都在沉痛缅怀袁隆平院士时,又有一条噩耗传来:我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于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病逝,享年99岁。

内吞体/溶酶体内的酸性蛋白酶对蛋白降解、维持细胞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溶酶体病理性严重损伤或破裂时,大量溶酶体酸性蛋白酶被释放至胞浆,可导致细胞自溶和凋亡。因此,内吞体/溶酶体囊泡被称为细胞体内的“自杀炸弹”。